本报记者李冰
7月31日消息,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(下称:全国工商联)、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“助微计划”倡议书,提出基于近年来实施“助微计划”的探索与实践,今年全国工商联、中国银行业协会再次向各金融机构发出倡议,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,共助小微加速回暖复苏。
事实上,自2020年以来,在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下,全国工商联、中国银行业协会同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浙江网商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,已连续三年开展“助微计划”,银行业正持续合作互补,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。
【资料图】
“助微计划”
正不断拓展服务覆盖面
据介绍,2023年“助微计划”将不断拓展服务覆盖面,加大对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,着力提升民营企业、中西部地区、三四线城市、长尾客户、新市民的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在支持科技研发共助创业创新方面,2023年“助微计划”提出倡议书深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孵化机制,加大金融资源与服务整合,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、智能化服务;创新服务方式,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、数字化转型、技术改造等;加大制造业小微企业中长期资金供给,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等。
记者梳理了银行参与“助微计划”的脉络:2020年3月份,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,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“无接触贷款”助微计划,100家银行迅速集结加入计划;2021年7月份,全国工商联宣布发起新一年度的“助微计划”,其中网商银行在全国工商联提出的方向下,制定8项具体助微举措,并计划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让利小微企业;2022年7月份,全国工商联发布《“助微计划”推进情况报告》等。
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,此次发布的2023年“助微计划”倡议书有助于凝结银行机构的力量,充分发挥各方优势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、更加精准性的服务。
“从‘助微计划’三年以来的脉络来看,参与银行正逐步增多,有助于各类型银行机构形成合力深层次帮扶小微企业。”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,这是银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,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多层次合作互补的特点,同时也能够借此机会转变经营思路,探寻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“助微计划”成效显著
事实上,近些年全国工商联“助微计划”成效显著。据披露,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渠道资源,起到了互补效果。
从披露情况来看,在助微计划开展过程中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,利用网点布局广泛及资金能力等优势,积极发展数字化、智能化服务方式,加快产品创新和优化,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,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7成;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也正发挥科技优势,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长尾小微客群,服务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成,对拓展助微计划覆盖面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。
据2022年7月份,全国工商联发布《“助微计划”推进情况报告》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参与的金融机构每个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,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。同时,两年来共有127家金融机构响应“助微计划”,而获得过贷款的受访小微企业中,约49.9%从两家及以上的银行获得了经营性贷款。
此外,线上渠道灵活性和低成本,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。据披露,工商银行“小微e贷”、中国银行“惠如愿”系列、农业发展银行“小微智贷”、平安银行“小微智贷星”等,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。网商银行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、图计算技术等,给种植大户和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线上服务。
据工商银行统计,参加“助微计划”以来,工商银行先后为超过百万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支持,其中80%通过无接触线上办理。而网商银行披露,2021年,网商银行约70%的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在三个月以内,超过70%的单笔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。
苏筱芮称,“未来各属性银行有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助力小微。国有大行、股份行可以持续发挥头雁效应,在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,利用其庞大的网点优势以及先进的科技优势在小微领域进行攻坚;而城商行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,将自身的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特色结合起来;互联网银行则可以发挥场景优势,凭借其集团具备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,不断拓宽小微服务边界。”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
关键词: